一、名词解释:
聚氯化铝(Polyaluminium Chloride) 简称PAC。通常也称作净水剂或混凝剂等,它是介于ALCL3 和AL(OH)3 之间的一种多羟基,多核络合体的阳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,固体产品外观为黄色粉末,化学通式为[AL2(OH)NCL6-NLm].(式中,1≤n≤5,m≤10) ,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,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。且易溶于水,有较强的架桥吸附性,颜色呈红褐色固体。该产品有较强的架桥吸咐性能,在水解过程中,伴随发生凝聚,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。
二、聚氯化铝的性能
a、使用聚氯化铝净化后的水质优于硫酸铝混凝剂,净水成本与之相比低15-30%。b、絮凝体形成快、沉降速度快,比硫酸铝等传统产品处理能力大。c、消耗水中碱度低于各种无机混凝剂,因而可不投或少投碱剂。d、适应的源水PH5.0-9.0范围均可凝聚。e、腐蚀性小,操作条件好。f、溶解性优于硫酸铝。g、处理水中盐分增加少,有利于离子交换处理和高纯制水。h、对源水温度的适应性优于硫酸铝等无机混凝剂。
三、聚氯化铝的用途
该产品能除菌、除臭、除氟、铝、铬、除油、除浊、除重金属盐、除放射性污染物、在净化各种水源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用途。
a、净化生活饮用水,生活污水。
b、净化工业用水、工业废水、矿山、油田回注水、净化造水、治金、洗煤、皮革及各种化工污水处理等。
c、工业生产应用;造纸施胶、印染漂染、水泥速凝剂、精密铸造硬化剂、耐火材料粘剂、甘油精制、布匹防皱、医药、化妆品等其它行业,废水可循环使用。
d、在炼没工业中,用于没水分离,效果甚佳。
四、聚氯化铝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:
1)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,易溶于水,有一定的腐蚀性;
2)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,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(参考用量范围:20-800ppm)
3) 为便于计算,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(W/V),一般以2~5%配为好。如配3%溶液:称PAC3g,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,加清水约50ml,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,摇匀即可;
4) 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-10%的水液,固体产品配成3-5%的水液(按商品重量计算);
5) 使用配制时按固体:清水=1:5(W/V)左右先混合溶解后,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;
6) 低于1%溶液易水解,会降低使用效果;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,不容易控制加药量;
7) 加药后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,一般原水浊度在100-500mg/L时,每千吨投加量为10-20kg。
8) 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,如见沉淀池矾花少、余浊大,则投加量过少;如见沉淀池矾花大且上翻、余浊高,则加药量过大,应适当调整
9) 加药设备应防腐
10)不同厂家或不同牌号的聚氯化铝药剂不能混合,并且不得与其他化学药品混存。
11)原液和稀释液稍有腐蚀性,但低于其他各种无机混凝剂。
12)产品有效储存期:液体半年,固体一年。固体产品潮后仍然可使用。
13)本产品经合理投加,净化后水质符合卫生标准。
产品类型:该产品属于普货是用于水处理净化方面的环保产品。
聚合氯化铝检验指标
检测方法:
聚合氯化铝国标
氧化铝(AI2O3)含量的测定
1 方法提要
在试样中加酸使试样解聚。加入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配二钠溶液,使其与铝及其他金属离络合。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剩余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。再用氟化钾溶液解析出络合铝离子,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解析出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。
2 试剂和材料
2.1 硝酸(GB/T 626):1+12溶液;
2.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(GB/T 1401):c(EDTA)约0.05mol/L溶液。
2.3 乙酸钠缓冲溶液:
称取272g乙酸钠(GB/T 693)溶于水,稀释至1000mL,摇匀。
2.4 氟化钾(GB/T 1271):500g/L溶液,贮于塑料瓶中。
2.5 硝酸银(GB/T 670):1g/L溶液;
2.6 氯化锌:c(ZnCI2)=0.0200mol/L标准滴定溶液;
称取1.3080g高纯锌(纯度99.99%以上),精确至0.0002g,置于100mL烧杯中。加入6~7mL盐配(GB/T 622)及少量水,加热溶解。在水浴上蒸发到接近干涸。然后加水溶解,移入100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
2.7 二甲酚橙:5g/L溶液。
3 分析步骤
称取8.0~8.5g液体试样或2.8~3.0g固体试样,精确至0.0002g,加水溶解,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用移液管移取20mL,置于250mL锥形瓶中,加2mL硝酸溶液(4.2.2.1),煮沸1min。冷却后加入2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(4.2.2.2),再用乙酸钠缓冲溶液(4.2.2.3)调节pH约为3(用精密pH试纸检验),煮沸2min。冷却后加入10mL乙酸钠缓冲溶液(4.2.2.3)和2~4滴二甲酚橙指示液(4.2.2.7),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(4.2.2.6)滴定至溶液由淡黄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。
加入10mL氟化钾溶液(4.2.2.4),加热至微沸。冷却,此时溶液应呈黄色。若溶液呈红色,则滴加硝酸(4.2.2.1)至溶液呈黄色。再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(4.2.2.6)滴定,溶液颜色从淡黄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。记录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(V)。
4 分析结果的表述
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氧化铝(AI2O3)含量(x1)按式(1)计算:
x1=Vc×0.050 98/m×20/500 × 100=Vc×127.45/m (1)
式中:V——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;
C——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,mol/L;
m——试料的质量,g;
0.050 98——与1.00mL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[c(ZnCI2)=1.000mol/L]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氧化铝的质量。
5 允许差
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,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,液体产品不大于0.1%,固体样品不大于0.2%。